
祖國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生日,全國歡慶,紀念這一神圣的時刻,更是緬懷先烈,牢記黨史,總結經驗,教育后輩的日子,任何時候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富裕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離不開中國共產黨,歷史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是真諦。
我們能夠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共產黨人經歷風雨,拋灑鮮血,犧牲生命,通過近百年的不屈不饒,堅定信仰,堅持真理,歷盡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人的努力換來的。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誕生開始到建國,領導全國人民經歷了黨的創建和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四個歷史時期。建國后到現在經歷了恢復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三個歷史時期。她把一個只有幾十名黨員的黨發展到現在擁有8000萬黨員的執政黨。她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任人欺負擺布、四分五裂的局面。她將舊中國窮苦落后的狀況,逐步走向世界經濟科技強國、世界航天強國、世界外交強國。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時期勇于糾正錯誤,在取得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的同時善于總結經驗教訓。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偉大、深刻的社會變革,這一變革實現了我國人民當家作主,解決基本溫飽問題,走向富裕生活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人民的黨。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我們近江黨委帶領村民把近江集體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走到了繁榮富裕的今天。1950年解放初,近江村成為行政村,近江村村民進行了土地改革,分得田地,以及農具和房屋,辦起農村合作社,成立人民公社生產大隊。近江村開始了新的歷史。60年代初期,人多地少的問題越發突出時,近江大隊黨支部動員全體村民以苦干精神,挑土填堤、抬石筑壩、圍墾造田,向錢塘江要來了500畝良田。近江村的干部、群眾在大隊黨支部的領導下,又進行了兩次圍墾江涂的戰斗,圍涂造田240畝。經過二十余年的改造,昔日的沙灘荒地成了綠油油的蔬菜地,昔日的水潭已改造成了碧波蕩漾的淡水魚塘。還在圍墾區建立了奶牛、禽蛋等生產基地,每年為城市提供蔬菜10多萬擔,鮮魚30多萬斤,牛奶100多萬斤,以及其他大量的副食品,成為杭州市的副食品基地之一。為城市的菜籃子工程提供了保障,很好的解決了杭州市百萬居民的生活大計。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黨的改革政策、開放方針的指引下,近江村的村辦企業有了較大發展。1979年,當時的近江大隊領取了村辦企業第一塊執照——近江水泥預制廠。以后,又相繼建起了近江化工廠、近江運輸公司、塑料編織廠、凱旋飯店、印刷廠、汽車修配廠等42家企業。到80年代本村真正做到了地盡其利,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農、牧、漁、副、工全面發展。有力地促進生產,壯大了集體經濟,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集體福利事業。近江村在近江企業聯合公司的基礎上,于1992年建立了近江實業總公司,擁有80多家獨資企業和4家合資企業。1993年又在50多家企業中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浙江近江集團公司,成立了近江集團黨委。近江集團黨委根據農村城市化得目標,將第三產業向市場化轉移。村里在近江黨委的正確帶領下把舊村改造騰出來的土地,用于發展商品市場,陸續在秋濤路上辦起了浙江食品市場、近江農副產品市場、華東家具市場、近江五金鎖具市場等專業性和綜合性市場。建立了兩家三星級標準的近江大廈和近江大酒店。使得近江集團的發展上了臺階,集團經濟飛速壯大,村民工作、收入穩步增加。
1999年7月近江村正式撤銷行政建制,建立近江村居民委員會,浙江近江集團公司以純經濟的方式操作,成為杭州市上城區的一家經濟實體。2000年近江集團公司成功主辦了首屆杭州西湖博覽會國際鎖具展,接著,又在近江村的范圍內,興建展覽館,舉辦的兩屆鎖具博覽會,宣傳近江,擴大了近江的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在2001年組建為近江股份經濟合作社,1100多名村民成為股民。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發展是硬道理,與時俱進。近江集團黨委根據近江集團隨著杭州市的城市化進程,集體土地不斷大量被征用,留用地每天減少,土地資源日漸稀缺的實際情況,為了股民的利益,為了后代的生存,果斷在下沙租用了600多畝土地,成立近江下沙工業園區,建造了30多萬平方米的廠房,引進了十多家工業企業到園區落戶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是集團公司當時的又一個經濟增長亮點。后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又改擴建了倉儲房,建立了現代物流業,到現在每年收入達4000多萬元。現在近江集團黨委按照專業市場的大轉移,經股民代表大會同意在近江下沙工業園區改建和引進杭州大型木材批發市場。近江集團黨委堅持以大力發展經濟為目標,一心為股民謀利益,及時調整了近江的發展戰略目光,為了再次壯大集體經濟,經過多次研究和考察,通過股東代表大會的同意,終于在富陽東洲街道購買了300多畝土地,經過三年的建設,建立了近江東洲工業園基地,先后建造了13萬平方米的廠房和15萬平方米的煙草倉庫,引進了一批高科技企業,目前每年收入達3500多萬元,及時調整了經濟發展模式,確保了經濟發展后勁,實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如今,在近江集體剩余的留用集體土地上,正在興建高達21層的近江商務大廈,該大廈集綠色、環保、低碳、智能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筑,位于杭州錢江新城的中央商務區中心,大廈總建筑面積為十萬多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層與地鐵1號線、4號線相連,是地鐵1號線和4號線的換乘中心及出入口,大廈內還設有大型超市、商場、酒店、寫字樓、會議中心及屋頂花園等,使市民出了地鐵就能享受一站式的購物環境,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施以人為本的富民惠民政策。近江集團黨委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結合各個時期,也不斷完善和健全了各種社會保障制度、福利制度。現在不僅給在職的股民購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失業的股民每月還可以領取一定的失業金。還實行了老年農民退休制度,并按月為原退休的村民發放退休金,原退休村民的醫藥費能在集團公司報銷,保證了原退休村民的晚年生活。原近江村的村民現在還有一個身份是股民,是近江股份經濟聯合社的股東,每年還可以從集體經濟盈利中得到分紅,近年來,分紅在逐漸增長,分紅的那天是股民最開心的日子。到了今年,股東代表大會又通過了多項決議,提高了失業人員的失業金每月不少于兩千元,讓失業人員后顧無憂。
近江人原先住的是草房和瓦房。改革開放后,開始建造樓房,三層樓、四層樓越來越多,生活設施也逐漸齊全,有了彩電、電話、摩托車,舊貌變新顏。如今,隨著城市化的擴大,撤村建居工程的開展,一座座高樓大廈的興起,村民已經搬進了整齊潔凈的小區,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屋,享受著改革開放的碩果。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創新。在近江人的物質文明生活得到快速發展的時候,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近江人的精神文明生活也循序漸進。解放初期近江村群眾文化,近江大隊黨支部號召村民在黃童廟(今近江牌坊)課堂學習文化知識,舉辦掃盲班,學唱歌;在田間、道地上大家跳集體舞、扭秧歌、打腰鼓;設立臨時圖書館,供村民閱讀等。60年代辦起民校,成為村民學習文化,開展文娛活動的好場所。村里還辦起俱樂部,參加各項區比賽和文化活動。進入90年代后,電視大量普及,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有了新的變化,步入自娛自樂的氣氛中。每年村里的迎春會都熱鬧非凡,有自導自演,有請外面文藝者,節目內容豐富多彩,人人喜愛,讓村民感受著黨和政府帶來的幸福生活。該晚會一直延續到現在。
創辦于1995年的《近江集團報》(原名近江通訊)很好的宣傳了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達近江集團黨委的各個時期制定重要決議和制度,今后的經濟發展的重點和工作方向。報紙大力宣揚恪守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好人好事和先進事跡。
近江經濟股份聯合社還每年利用春、秋季節,組織股民集體旅游,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還出國旅游到韓國、日本等國家,感受不同的生活風情和社會制度。豐富了股民的生活,開闊了大家的眼界,還是黨好,還是祖國好,還是近江好,股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近江村的發展歷史,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不搞改革開放,就沒有出路。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現在,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九十年歷程,改革開放也已經經歷了三十年,在國際上已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內人民生活幸福,家庭和諧,社會穩定,這一切都歸功于黨的正確領導。近江集團黨委正是認真貫徹和執行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黨內團結和穩定,依靠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一步一步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近江村就是中國的一個縮影,中國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有繁榮富強,才能有高度發達的今天和明天。我們憧憬著、期待著,美好幸福的生活就像花兒一樣,絢麗地綻放。